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擬提交《關于強化道德建設 提升社會誠信 促進社會文明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提升社會誠信與加強道德建設相輔相成。建議認為,提升社會誠信是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對提高全社會道德水準,優化營商環境,增強政府公信力,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促進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高子程在建議中指出,當前我國社會誠信建設和道德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要求相比仍有差距。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見利忘義、損公肥私、欺騙欺詐等現象屢禁不止;失信行為在一些地方或行業仍屢見不鮮,信用缺失問題仍大量存在,造成市場主體交易成本提高,并影響整個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極大制約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嚴重影響人民群眾人身財產權益,嚴重影響社會治理效能。 他為此建議,積極推進以黨政機關誠信建設為示范引領,堅持誠信教育和制度約束相結合,將誠信納入政務綜合考核中,對于誠實守信的部門和工作人員進行褒獎,對于不講誠信的部門和工作人員進行嚴格問責,提升政府公信力。 與此同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將誠信作為重要內容進行宣傳和普及,激活全社會參與誠信建設的內生動力。堅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結合,營造誠信價值觀教育的良好氛圍。強化宣傳引導,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App等對于誠信個人、誠信商家、誠信品牌等典型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對于失信行為進行通報,形成良好的誠信輿論導向。 此外,還應以黨和國家有關道德建設和信用建設的要求為統領,以現有的政策規章為基礎,完善制度機制建設,重點對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以及失信違法查處等在頂層設計上作出統一規定,形成剛性約束,讓失信處處受限,違法行為受到多種手段懲戒和查處,為社會誠信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不止于此,建議還同時提醒,應依法健全信用修復機制。暢通渠道和網絡,及時準確地提供信用修復服務。有助于人們自覺養成守信、遵信和崇信的品質,打造一個人人講誠信、人人守信用的社會,真正做到誠信走遍天下,無信寸步難行。 同時,要把道德建設貫穿到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整個國民教育體系,科學規劃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營造知榮辱、樹正氣、促和諧的社會風尚,營造道德建設的濃厚輿論氛圍。同時,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完善各行各業的職業行為準則,修訂完善市民公約、社區公約、鄉規民約等,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行為準則,既要體現道德建設的要求,又要同有關法律法規相統一,把基本道德規范轉化為人們自覺行動的有效途徑。 |